近段時間以來,自然資源部發布《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1》中明確指出,2020 年,頁巖氣等非傳統油氣礦產勘查取得重要突破,頁巖氣產量更高達4026.17億立方米,前景廣闊。
"雙碳"目標下,堅持在能源需求增長中實現去煤化轉型,提高非常規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對實現低碳轉型發展尤為關鍵。頁巖氣高產喜人的局面背后,是無數專家、學者、一線勘探人員在辛勤耕耘、探索前行。
2021年,第十一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特邀國內知名專家,現場講解、探討深層頁巖氣開發的鉆完井技術、壓裂技術、排水采氣及產能評價技術,為各參會代表提供我國深層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的新思路、新見解。
專家簡介
★ 演講嘉賓:郭彤樓
★ 演講題目:《威榮及永川地區深層頁巖氣勘探開發進展及挑戰》
★嘉賓簡介:
郭彤樓,男,漢族,55歲,中共黨員,工學博士。現任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中國石油學會構造專業委員會委員、天然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等。
三十年來一直從事中國南方復雜構造區天然氣研究與勘探,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在復雜構造區油氣保存條件、構造演化與油氣成藏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獲得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參與組織了四川盆地東北部地區的研究和勘探部署,發現了普光氣田,探明儲量4200億方。提出了元壩緩坡型臺地邊緣生物礁氣藏沉積與成藏模式,發現了中國最深海相生物礁氣田-元壩氣田,提交探明儲量2300億方,40億方的天然氣產能建設已建成投產;基于烴源巖演化和保存條件的研究,提出實施焦頁1井,試獲高產工業氣流,發現中國首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提交探明儲量9400億方,年產氣量超過70億立方米,實現了復雜構造區、高演化程度海相頁巖氣的戰略性突破。
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級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60余篇。
專家簡介
★ 演講嘉賓:劉若冰
★演講題目:《海相深層頁巖氣勘探進展、富集機理與關鍵技術探討》
★嘉賓簡介:
劉若冰,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頁巖氣項目部經理。
長期從事頁巖油氣勘探生產、科研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頁巖氣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以及自然資源部、中石化集團公司等頁巖油氣基礎研究項目20余項,是涪陵頁巖氣田商業發現的主要參與者。經過近幾年的持續攻關,實現了埋深4000米以上深層頁巖氣以及侏羅系湖相頁巖油氣勘探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為頁巖油氣的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專家簡介
★ 演講嘉賓:張燁
★演講題目:《深層頁巖氣開發工作進展及下步攻關方向》
★嘉賓簡介:
張燁,男,1976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正高級工程師,現任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頁巖氣分院院長、黨支部書記;兼任斯倫貝謝中渝頁巖氣技術服務(重慶)有限公司董事長、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油氣田開發工程研究工作。該同志系統建立了頁巖氣勘探開發選層關鍵技術,開展了頁巖氣分析測試關鍵技術和綜合地質評價體系,建設國內第一個專門用于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固定地震監測臺網,推進頁巖氣產業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多項成果在實際應用中累積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帶領團隊成功申報頁巖氣勘探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國土部首批頁巖氣勘查開發關鍵技術團隊,2021年團隊被四部委聯合表彰為"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個人2017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9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被聘為兼職教授,培養碩士研究生12名。
近年來,該同志獲省部級獎勵14項,發表學術論文81篇,獲國家授權專利28項,參編專著4部,企業標準4項,重慶市地方標準1項。同時獲得2020年重慶市英才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019年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石油與天然氣工程)、2013年孫越崎優秀青年科技獎。
專家簡介
★ 演講嘉賓:藺玉水
★ 演講題目:《川渝深層頁巖氣鉆完井技術介紹》
★ 嘉賓簡介:
1993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學院,2007年獲石油大學(北京)工程碩士證書,先后在大港油田集團灘海工程公司、科技處和渤海鉆探公司科技處、鉆井公司從事鉆井技術管理工作,獲局級以上成果30多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0項,主持編寫了《灘海石油工程技術》一書,先后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