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已走過80年歷程的玉門油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93億噸,累計生產原油3826.5萬噸,加工原油7241萬噸。進入新時代,玉門油田正闊步邁向高質量建設百年油田新征程。
這里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是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一個特殊符號和耀眼標志。80年來,玉門油田一批又一批成建制的骨干隊伍帶著成臺套的設備,從未間斷過支援全國石油企業的建設。人數從幾十到幾千再到上萬,地點從大慶到長慶再到四川,領域從油田到煉化再到銷售,玉門油田先后抽調10萬多名員工和4000多臺(套)設備。“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這是玉門油田80年光輝歷程和重大貢獻的真實寫照。
80年來,玉門油田不斷解放思想,突破禁區,大打勘探開發進攻仗。解放前十年,玉門油田共生產原油52萬噸,占同期全國石油總產量的95%,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新中國成立后,玉門油田“一五”期間就建成國內第一個現代石油工業基地,1959年原油產量達到了140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總產量的51%,撐起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半壁江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玉門油田持續有力支撐著我國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運轉。
80年來,玉門油田不僅在特殊困難時期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石油資源,還鑄就了以艱苦奮斗為核心、“三大四出”為特征、無私奉獻為精髓、自強不息為實質的玉門精神,成為石油精神的重要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著幾代石油人為油拼搏、為油奉獻。在新時期,鐵人式的好干部陳建軍將畢生的激情、智慧和力量都奉獻給石油報國的偉大事業,詮釋了一個石油人“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和擔當,成為玉門精神忠實的傳承者和踐行者。
進入新時代,玉門油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發揮一體化優勢,堅定穩產老區、發展新區,搶抓區塊流轉的新機遇。通過轉型升級、技術攻關,煉油化工業務自2016年起重新開始盈利,一舉扭轉了連續17年虧損的被動局面,油田也實現大幅減虧,續寫著“三年整體扭虧、五年重上百萬噸、高質量建設百年油田”的新篇章。
80年過去,鐵人的故鄉,石油河緩緩流淌,河畔的玉門精神亙古長存。在闊步邁向百年油田的新征程上,祁連山下的紅色旗幟,始終迎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