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挖掘城鄉消費潛力,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于成品油方面,《意見》提到,擴大成品油市場準入。
《意見》中提及,取消石油成品油批發倉儲經營資格審批,將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審批下放至地市級人民政府。此前,國家對石油成品油批發倉儲資格需經過嚴格的審批,對申請主體、油庫庫容、經營規模等申請條件都設置了一定的門檻。而成品油準入資格的放開有助于培育多元化的市場競爭主體,推動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主體的發展,激發成品油市場活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意見》的發布標志著成品油流通領域的全面放開。此外《意見》提到,加強成品油流通事中事后監管,強化安全保障措施落實,說明此次改革一方面取消準入門檻,另一方面加強成品油流通事中事后監管,可見國家對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的重視。
此前,國家就對擴大市場準入、提升油氣領域市場化水平有所鋪墊,油氣市場已逐漸形成開放態勢。外資企業方面,2017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范圍,提及的對外開放領域涉及加油站。今年6月,商務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取消了同一外國投資者設立超過30家分店、銷售來自多個供應商的不同種類和品牌成品油的連鎖加油站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條款。
民營企業方面,近年來,煉油行業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8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煉油能力達到8.31億噸/年。在三大石油公司穩步發展煉油行業的同時,大型民營煉廠快速崛起。《報告》預測,到2019年,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凈增3200萬噸/年,全國煉油總能力將達到8.63億噸/年。民營企業煉油能力將提高到2.35億噸/年,在全國煉油能力中的占比升至27.2%。國內千萬噸級煉廠數將增至29座,其中兩座來自民企,且規模均為世界級水平。未來市場的放開將促進民營企業產能得到充分釋放。
《意見》中還提到,鄉鎮以下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可使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擴大成品油市場消費。加油站用地的便捷將大大降低加油站建設成本,同時可以盤活農村閑置集體土地。此外,隨著近年來鄉鎮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鄉鎮居民對汽車的需求量也隨之迅速提升,鄉鎮成品油消費市場潛力將得到挖掘。董秀成認為,《意見》的頒布解決了加油站使用集體用地這個歷史遺留問題。此前,加油站使用集體用地已成既定事實,但并不合規。《意見》的頒布則為集體用地“松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