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
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桿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我很高興聽到大慶的同志講,有信心在困難情況下攻堅克難,發揮最大優勢,保持大慶在全國石油生產中的領先地位。這要克服很多困難、做很多工作。未來國際油氣領域的困難局面還會延續相當時間,大慶要承受相當壓力。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從來都是在壓力和挑戰中前進的,也一定能繼續在壓力和挑戰中不斷前進。
——摘自2016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
“除了大慶,沒有哪一個企業的誕生和發展,能與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命運聯系得如此緊密……”原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曾這樣評價。
松遼驚雷,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
這一年,全國原油消費量504.9萬噸,自產量不足一半,中國進口石油花費外匯1.83億美元。新中國“一五”期間,唯有石油工業沒有完成預期目標。
正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一個世界級大油田蓄勢待發。舉國歡慶,大慶油田因此得名。
3年會戰,大慶油田生產原油占同期全國原油產量一半以上,一舉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落后面貌,中國石油基本實現自給。
大慶油田的發現,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由此開始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60年來,大慶油田為油拼搏、為油奉獻,“我為祖國獻石油”旋律高揚。累計生產原油23.9億噸,實現年產油氣當量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年產油氣當量4000萬噸以上連續12年穩產,目前油氣產量當量仍然保持在年4000萬噸以上,上繳稅費及各種資金2.9萬億元,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60年來,大慶油田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科技利器彰顯中國創造。取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各類科技成果1.1萬項,主力油田采收率達到53%以上,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創造了領跑世界的陸相砂巖油田開發技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三元復合驅的國家。
60年來,大慶油田艱苦奮斗,錘煉作風,“精神大慶”與“能源大慶”一樣厚重。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涌現出了鐵人王進喜、大慶“新鐵人”王啟民、第三代鐵人李新民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群體。
60年來,大慶油田聽黨話、跟黨走,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走出了一條黨領導建設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的成功之路,在茫茫荒原上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石油城,促進了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
新中國波瀾壯闊的70年征程中,大慶油田以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添加了獨特而豐富的大慶注腳。面向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大慶油田必將繼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時代,新創業,新征程。集團公司黨組制定下發《關于大慶油田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意見》戰略謀劃,大慶油田編制實施《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大慶油田再次出征。
從開發建設初期的“國家建設等油用”,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提升國內勘探開發力度重要批示精神,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大慶油田對黨忠誠、為油奉獻,接續奮斗。
在實現“兩個100年”的偉大進程中,大慶油田建設百年油田煥發出的新活力尤其具有現實意義。不僅為中國石油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擔當“壓艙石”,也將對振興東北起到最直接的帶動作用。同時,作為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還將對老牌國企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起到全新的示范作用。
走進大慶,地廣天高。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里游客絡繹不絕,紀念館對面的彩虹橋上寫著“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14個大字,時時提醒著人們,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60年,大慶油田一路翻山越嶺而來,未來還要翻越很多大山。
風云激蕩一甲子,大慶油田正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