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沙特阿美的IPO招股說明書中明確指出,石油需求或將在20年后,即2030年左右見頂。這引起了全球投資者的關注。
石油需求峰值不是一個新話題。此前,世界能源理事、國際能源署、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BP公司、美銀美林公司等國際公司和機構都做過類似的預測。但是,這次是沙特阿美在IPO這樣一個全球矚目的活動中公開承認。要知道,作為世界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對各家預測石油峰值的言論均持保守態度。沙特石油部長法赫利多次表示“不會被忽悠”。
說到需求見頂,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這意味著石油需求停止增長,消費量會開始下跌,石油開發后續投資也會戛然而止。事實上,這種情景基本不可能發生。即使石油需求見頂,世界對石油的海量需求還要持續很多年。石油作為一次能源的優勢將十分明顯,尤其是在交通領域仍有重要地位。
面對投資者,沙特阿美在招股書中公開承認,體現了對這一問題的再思考,也是對當下石油需求疲軟問題的正視。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據國際能源署數據,石油需求增長僅僅52萬桶/日,創近10年來最低增速,供過于求的量約為90萬桶/日。
雖然這一數字很大程度受到經貿摩擦和經濟增長乏力影響,但是回顧過去10年,石油需求增長速度放緩是事實。2011年以來,全球石油產量增加逐漸大于需求增加,改變了過去需求增長超過產量增加的常態。2014年油價下跌且難回高油價時代,說明了市場寬松已經不是一兩天。石油需求峰值也在近幾年被屢屢提及,并逐漸成為業界共識。
從中立的能源組織到傳統產油國,探討石油需求峰值,表面上是關注何時到來,背后凸顯的是石油賣家的近憂遠慮:石油市場正從緊缺經濟向過剩經濟轉變,怎樣去適應這一變化?
今年,油價總體平穩,略有小漲,但是石油賣方依然承壓。三季度,主要國際石油公司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北美地區,活躍鉆機數量從高峰時的800多臺跌至現在的680臺,顯示了油商們對市場走勢的擔憂。資本市場趨于觀望,不少頁巖油、頁巖氣中小油公司無法繼續從市場上融資,面臨嚴重債務問題。傳統產油國依然在努力平衡供需。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的執行到位率7月升到134%,但是對油價提升非常有限。
隨著市場天平向買方傾斜,適應這一轉變成為油公司必須面對的課題。一部分油公司將憑借更低的成本優勢競爭未來市場份額;一部分油公司則著眼升級產業鏈結構,持續創造更大價值來贏得市場空間。一些國際主要石油公司在上游領域大力實施降本增效,單位油氣操作成本較2014年下降超過1/3。同時,不斷加大下游投資傾斜力度,加快煉廠升級改造,大力擴張銷售終端網絡,布局油品綜合零售服務,實現全產業鏈附加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