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氣庫市場化運作以來的首單交易完成了。
11月27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單儲氣庫調峰氣產品在該交易中心完成上線交易,成交量2000萬立方米,成交均價2.83元/立方米,交收期為2019年12月。
交易雙方分別為港華國際能源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港華國貿)和相關城市燃氣企業,參與范圍為城燃小管網。
據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介紹,港華國貿作為賣方,相關城市燃氣企業作為買方,通過競價方式對港華金壇儲氣庫調峰氣進行摘單操作,交收方式為自主交收。
10月14日,港華金壇儲氣庫調峰氣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成為首個在國內能源平臺市場化上線交易的調峰氣產品。
這也標志著中國儲氣庫正式進入市場化運作。
一直以來,中國儲氣庫調峰氣都未實現單獨定價,而是與管道氣捆綁銷售。儲氣庫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成為制約其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中國石油新聞中心報道,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儲氣庫管理處工作人員曾表示,相國寺儲氣庫運營一年,僅電費支出達5000萬元,天然氣每立方米的調峰成本在0.5元以上。其它條件稍差的儲氣庫,調峰成本甚至高達1元/立方米,儲氣庫要實現有效經營難度較大。
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可以保存氣體的空間而形成的天然氣氣藏。因儲存量大、調峰能力強,地下儲氣庫集季節調峰、事故應急供氣、國家能源戰略儲備等功能于一身。
目前,全球地下儲氣庫超過700座,66%的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分布在歐美國家。
美國儲氣庫工作氣量約占其全年消費量的17%,歐盟為25%,中國已建成的25座儲氣庫占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僅為4%。
在“煤改氣”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大幅增長。去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突破2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
加快儲氣庫建設,成為業內共識。探索儲氣庫運作市場化,則成為推動其建設的重要舉措。
去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指出,2020年,供氣企業要擁有不低于其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
港華金壇儲氣庫是中國城鎮燃氣第一個大規模地下鹽穴儲氣項目及商業儲氣項目。它由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與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鹽金壇鹽化)合作投資和建設。
香港中華煤氣集團是港華燃氣(01083.HK)的母公司。
港華金壇儲氣庫的地下工程由中鹽金壇鹽化負責建設,具備儲氣條件后租賃給港華燃氣使用,地面工程由港華燃氣方面負責建設完成,投資約8億元。
2014年,港華金壇儲氣庫項目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截至二去年11月,已建成3口井。
項目一期共建設10口井,計劃2023年初全部建成達產,建成后總儲氣量將達4.6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工作氣量約2.6億立方米。二期項目將再增加15口井,建成后總儲量將達11億立方米以上,工作氣量6.6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