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生物天然氣發展方向和目標。
《指導意見》將生物天然氣納入國家能源體系,并提出,到2025年國內生物天然氣年產量將超過100億立方米,到2030年將超過200億立方米。
這一目標產量較此前有所下降。
3月1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2025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將超過150億立方米,2030年年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
為什么生物天然氣產量的目標進行了下調?這與該產業的推廣難度有一定關系。
多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生物天然氣的商業化前景仍不明晰,目前尚無成功的規?;瘧每晒﹨⒖肌?/p>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生物天然氣規?;l展涉及到林業、農業等多個部門,協商難度較大,規模化前景挑戰較大。
中國生物天然氣資源豐富,每年可收集農作物秸稈量近9億噸,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每年產生污糞20.5億噸,年產出餐廚垃圾2.5億噸。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截至2019年3月,生物天然氣在國內年產量不足1億立方米。
根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預計,2020年,國產天然氣供應量將達到186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7%,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5.1%。
在近19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總產量中,生物天然氣的占比不高。
生物天然氣是指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工業有機廢水等各類城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經厭氧發酵和浄化提純產生的非常規天然氣。厭氧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渣沼液可生產有機肥。
生物天然氣是農村沼氣的升級版。沼氣的甲烷含量在50%-65%;提純和凈化后的生物天然氣甲烷含量超過97%,與常規天然氣相當。
隨著逐步發展,國內生物天然氣產業積累了一些有利條件。
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目前,國內生物天然氣技術已基本成熟,核心設備國產化進程穩步推進,原料預處理、發酵系統、提純設備等技術加快國產化;大型專業化企業加快進入生物天然氣項目,建設了一批試點項目,積累了工業化開發和商業化運營經驗。
為了推進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也指出,生物天然氣必須走工業化商業化可持續發展道路,遵循市場規律,以企業為主體,發展新型工業。
上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稱,要積極支持能源企業以及其他有實力的企業,實行專業化投資、建設和管理,開發建設生物天然氣項目。
此外,要支持市場主體專門從事生物天然氣咨詢、研發、裝備制造等,以及擴展生物天然氣多元化應用領域,推進供氣、供熱、供冷、供電等集成化一體化經營,整合擴展有機肥、綠色食品、生態農業等產業鏈等。
《指導意見》還提出了多項支持生物天然氣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將生物天然氣納入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工作方案、天然氣產供銷儲工作方案,以及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方案。
此外,《指導意見》表示,要構建生物天然氣發展規劃體系,研究建立綠色燃氣配額機制。
上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稱,發展生物天然氣有助于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提高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生物天然氣將成為化石天然氣的重要補充,有利于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降低天然氣進口依存度。
12月19日,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預計,2019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3025億立方米,同比增量251億立方米,增速約9%,低于2018年405億立方米的增量,但同比增速遠高于煤炭、石油等其他化石能源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