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2日,東方物探新興物探開發處承擔的長城鉆探部署的微地震監測項目已完成42口井的微地震壓裂監測任務,其中平臺三口井的平均井深、壓裂改造段長度、微地震設計監測距離多項數據,均創深層頁巖氣最長紀錄。
近年來,新興物探開發處微地震技術中心在西南山地頁巖氣項目中依托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壓裂前套管變形預測技術日趨成熟。根據技術需求,新興物探開發處成立了以微地震技術中心、作業隊2252隊骨干為成員的項目組。通過實時預警套管形變風險指導甲方調整施工方案,施工井套變發生率自2017年起連年降低。
為優質高效運作長城鉆探微地震監測項目,新興物探開發處井中儀器服務中心緊急調配12級Maxiwave檢波器,派出經驗豐富的儀器操作人員,提前到達井場進行儀器保養檢修與試驗,多方協調、通力合作,確保項目有條不紊地推進。以往在西南山地頁巖氣井的壓裂監測中,能夠采集清晰信號進行精準定位的距離多為1000米左右,此次設計的改造井段長度達到前所未有的2300米,作業難度極大。
川渝地區天氣潮濕悶熱,項目組技術人員冒著酷暑兵分兩路緊張作業。一隊在儀器車內實時進行微地震事件現場處理,分析出可能出現套管形變的風險點20余處;另一隊在現場指揮中心,通過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軟件為甲方實時展示裂縫展布情況。項目歷時24天,3口井共計74段的壓裂監測項目圓滿收官。